今年5月17日,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舞劇《綠野仙蹤之神奇翡翠城》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校少兒劇場再度上演。 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2013年5月,東城區“戲劇進校園”活動在北京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啟動,北京兒藝為學生們表演了兒童劇《想飛的孩子》,話劇演員還把演出道具帶到觀眾席和學生們互動。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的學生在2013年中文戲劇大賽上演出《唐雎不辱使命》。 資料圖片學生們看到話劇中的幽默片段大笑。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這個六一兒童節,北京的許多劇院上演了多場兒童劇。學生們是這些兒童劇的主角。在西方,兒童戲劇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被稱為“教育戲劇”,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自己表演戲劇。在中國,這種形式也正在慢慢被引入,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始了“教育戲劇”教學方式。中學生乃至小學生、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梅蘭芳劇院等一些大型劇院登臺表演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戲劇元素進入日常教學
  今年六一,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和宣武師範學校附屬第一小學的中小學生們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度過了自己的節日,學生們表演了《小駿馬》、《木偶奇遇記》、《剪紙姑娘》、《孔雀梳妝》等舞臺劇。小演員們的演出字正腔圓、聲音洪亮、表演到位,現場觀眾不禁紛紛拍照發微博點“贊”。
  據記者瞭解,在北京的一些中小學,不僅在六一期間,學生們可以登上大舞臺展示自己的才藝,平時也經常有機會登臺表演。這得益於不少學校都開設了戲劇課,或者將戲劇元素應用到日常教學當中。
  從2011年開始,北京市十一學校的學生不再上傳統的音樂課、美術課,取而代之的是戲劇課。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在戲劇課中選擇表演、舞美、配樂等不同的分工,邊學習、邊實踐。戲劇課程涉及了音樂、美術、影視、舞蹈、文學等相關內容,期末彙報演出,學生畢業需至少選擇兩個劇目。
  這種情況在北京一些私立學校表現得更加明顯。
  北京愛迪國際學校就開設有戲劇選修課程,學生通過戲劇課可以詳細瞭解戲劇的各種元素,學習表演。“學生還通過戲劇課鍛煉自己的口才、表現力和肢体能力。”北京愛迪國際學校城市校區執行校長連虓介紹,戲劇課在校內很受歡迎,家長也非常支持。“在西方課堂上,roll play(角色扮演)更是一種最起碼的教學手段,這在我們的課堂上也是經常應用的。”
  通過角色扮演進行自我學習
  除了學校,社會上還有一些教育機構也涉足戲劇教育和教學方法,如卓美教育、抓馬寶貝等機構都專註於教育戲劇。
  “2009年我們剛開始做教育戲劇的時候,多數家長對這個詞比較陌生。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家長們對培養孩子綜合素質認識的提高,不少家長看到了教育戲劇的重要性。”抓馬寶貝教育體驗中心的康韶陽老師介紹,最初讓孩子來學習教育戲劇的家長多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還有一些是大使。
  康韶陽介紹,他們的教育戲劇課程主要面向3到8歲的孩子,目的是通過戲劇這種手段讓孩子探索自身和別人、和世界的聯繫,讓他們通過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自我學習,學會主動思考,鍛煉溝通表達、人際交往、社會責任感等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教育戲劇研究專家李嬰寧也表示,教育戲劇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溝通表達、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乃至肢体運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瞭解別人、瞭解世界以及人格的全面發展。
  “其實,國內學校語文課上,學生根據課文來進行角色扮演,就屬於教育戲劇的一個環節。只不過教育戲劇是非常複雜的,其中各個環節的實施也有很多理論和方法。”李嬰寧說,教育戲劇會使學生對戲劇的各個要素有一定的瞭解,但更註重的是教育過程,學生表演的好與壞其實是不重要的。
  專家倡議“戲劇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
  據媒體報道,2012年,在第二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上,46位理事成員以及專家、顧問聯合發起了“將兒童戲劇教育納入國民基礎教育體系”的倡議。但同時,這種教育方式的開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阻礙。
  有一些孩子認為戲劇沒有意思,不太願意學習或參與。如何吸引孩子對教育戲劇的興趣?專家們認為學校組織學生進入劇場觀劇是最好的形式。
  另外,教育戲劇的師資也是學校開展戲劇活動的困難之一。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初中部主任李艷麗就表示,戲劇教師不好招。“國外的老師講英語孩子們聽不懂,中國文化也不好滲透。國內學戲劇的大學生更願意做表演,而不是做教育。”
  此外,學校與家長“成績第一”的教育理念也是發展兒童戲劇教育的阻力之一。“有些學校認為學業是最重要的,文化課的學習和考試是首位的,孩子不看戲能有什麼關係呢?”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會長、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周予援就曾對這一現象發表過感慨。
  不過,據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據國家及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到2020年,各類各級學校要實現“全面普及藝術教育,保證全體學生享有接受良好藝術教育的機會”的目標。近日,教育部還出台了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從2015年起對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藝術素質測評,並將測評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綜合評價學生髮展狀況的內容之一,以及學生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這些政策將有利推動藝術教育,包括兒童戲劇的發展。
  案例 1
  學校: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
  劇目:舞劇《綠野仙蹤之神奇翡翠城》
  表演舞臺劇,不自信的孩子浮現笑容
  今年年初,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的舞劇《綠野仙蹤之神奇翡翠城》正式上演,小演員們都是學校舞蹈班的學生。
  故事中的稻草人、小獅子、鐵皮人在去往翡翠城的路上,剋服了重重困難,獲得了智慧、勇氣和愛心,多羅茜在好朋友們的陪伴下找到了回家的路。演員們說,這次演出,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舞蹈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們也同樣收穫了智慧、勇氣和愛心,實現了自己美好的夢想。
  為了節目能成功演出,小演員們經歷了長達半年之久的訓練。
  “她們的很多課餘時間都被辛苦的訓練擠占了。”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教師任亞娟說,作為其中幾位小演員的班主任老師,她深受感動。
  任亞娟說,為了演出,小演員們經常放學後加班加點排練;每次訓練結束後,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把作業做完,把功課補上。有的演員演出服很厚,還要戴著帽子,再加上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每次下來她們都大汗淋漓,可她們不喊苦、不喊累。
  “看著一個個弱不禁風的小姑娘,卻有著這麼堅忍不拔的精神。我想,這股精神和力量將永遠伴隨著她們,為她們的人生之路掃除一切艱難險阻。”任亞娟說。
  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德育主任遲輝表示,該校的《綠野仙蹤》童話舞劇,今年已經在大興劇院和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校少兒劇場兩度上演。雖然為了演出排練了半年的時間,但孩子們感覺很快樂。
  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五年級老師薛潔然去劇場觀看了學生們的表演,她說,自己班裡有兩個同學參加了演出。“這兩個孩子都是那種缺乏自信的孩子,但在此次演出中,我發現他們臉上總是浮現出自信與快樂的笑容。”薛潔然說,這次表演不僅提高了她們的技能,更教給她們一種處理身邊事的態度和方法,使她們找到了自己社會化過程中的成長點。
  案例 2
  學校: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
  劇目:戲劇《致20世紀》
  編劇本排戲,瞭解100年曆史事件
  “國外的學校對戲劇都很重視,戲劇是非常好的培養孩子溝通表達能力的方式,可以讓他們學習交往、合作,變得更加自信。”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初中部主任李艷麗介紹,在學校的中文課和英文課上,經常會應用到戲劇表演。
  “初中生都很愛動,很活躍,他們都喜歡上臺表演。像在中文課上學習小說時,老師有時就會讓學生自己改編成劇本去表演,學生可以從中體味小說與戲劇在文體上的區別,老師也可以從表演中看出學生對小說理解的深度。在英文課上,學生們也會表演短劇,通過表演他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此外,我們每一年都有中文戲劇比賽,學生分組對名著進行改編,加入自己的理解,然後排練成劇。全體學生都要參加。”李艷麗說。
  此外,學校的六至八年級都開設有藝術必修課,其中就有戲劇課,很受學生的歡迎。戲劇課每周有兩節,在戲劇課上學生可以深入學習不同的戲劇,他們也會自己編劇本,自己演。
  “我們還會挑選一些學生參加戲劇團,現在每天都有排練。”李艷麗說,目前他們的學生正在排一個《致20世紀》的戲劇,這個戲劇要展現20世紀100年內的十件大事。“孩子們通過編劇本排戲,對這100年的世事瞭解得非常清楚,也加深了他們對歷史的思考。家長們也非常支持孩子們排戲,他們看到了孩子的自信和變化。現在我們去校外租劇院排練,也是家長們贊助的。”
  在談到戲劇課開設的困難時,李艷麗坦言,匯佳使用的IB課程沒有教學大綱,只有框架,他們對國內其他學校的戲劇課程瞭解的也不多,可參考的東西特別少,所以目前課程還不是很完善。
  “我們曾去澳大利亞的合作學校訪問過,他們的戲劇老師水平非常高,課程也非常完善。”李艷麗說,匯佳的戲劇課還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
  聲音
  開設戲劇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綜合發展,讓學生在編導、排演不同劇目的過程中,體驗不同角色人物的性格與心理特征、舞臺綜合藝術的表現特征和情感,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表達、溝通、團隊合作及樹立自信心等方面得到發展。
  ——李希貴,北京十一學校校長
  ■ 專家觀點
  教育戲劇發展困難之一是教師
  ●李嬰寧,教育戲劇研究專家
  目前關於教育戲劇有兩個誤區,一個是過分強調教育戲劇的教育性,而忽視它的戲劇性。教育戲劇也是戲劇,具有戲劇的屬性。第二個誤區就是一些家長認為教育戲劇沒用,耽誤學習。還有的把教育戲劇認為是學習表演能力。
  現在教育戲劇發展面臨的一大困難就是教師,教育戲劇開展得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育戲劇的教師既要懂教育,又要有編導、心理學、主持等方面的知識。一般的教師難以勝任。2005年上海戲劇學院開始招收戲劇教育專業本科生,嘗試培養教育戲劇的專業人才,但這些學生畢業後很多並沒有從事相關的教育工作。現在我們也在和師範大學合作培養老師,讓他們以後在教師崗位上可以用到教育戲劇的相關理論和知識。
  我們希望國家可以有更多的支持,首先把教育戲劇納入教育大綱,這樣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孩子在體驗中發現喜歡的東西
  ●林薇,兒童教育專家
  王爾德說過,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而這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年人在孩子愉快這點上,都顯得出奇的吝嗇。
  我女兒在國外上小學時,學校經常組織孩子參加各種表演、party,創設各種條件讓孩子自己去嘗試感興趣的形式。六一期間,有街頭巡演,有枕頭大戰,有化妝party,有兒童自編自演的兒童劇。這些學校根本花費不了多少錢,家長也是。孩子卻能在這些活動里發現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喜歡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愛好,再從愛好走向專業。
  國外孩子這種自發、自主的內心的快樂體驗,在中國其實非常缺乏。某種層面,中國家長可能更多地看到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卻忽略了他們的內心。
  不過,頗有希望的一點是,現在中國有一些教育人在引進國外的輕藝術教育概念。比如說,有些人進入國內的中小學校園,開展“兒童戲劇”的教育探索。
  ■ 溯源
  教育戲劇的發展
  英國小學教師約翰將課程主題戲劇化,做建構式的情境式教學,並於1911年出版了《戲劇方法之教學》,被認為是第一位以戲劇活動在教室內教學的教師。之後,在英美不斷有人把講故事、戲劇扮演、即興表演應用到課堂中來。
  上世紀60年代,教育戲劇已經發展為一種普遍性的教學,大多數英國學校都有相應的科目。70年代,英國戲劇教師多洛絲·希斯考特與學者伯頓主張以戲劇作為媒介,學生要“親身經歷”過去的經驗去探索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建立了課堂內運用戲劇進行教學的主流理論。80年代,英、加、澳及北歐一些國家的公立學校將戲劇納入教學大綱,並且在語言課中也被應用。90年代各國國會通過包括戲劇學習在內的相關藝術教育法案。
  在中國大陸,直到2000年以後,教育戲劇才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並且持續升溫。2001年頒佈的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則首次將戲劇列入藝術綜合課程的幾大門類之中,並指出“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日益走向綜合,不僅音樂和美術開始交叉融合,戲劇、舞蹈、影視等也進入藝術課堂。”
  D02-D03版採寫 新京報記者 孔悅 杜丁  (原標題:“教育戲劇”讓孩子感受自我、瞭解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hbfej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